茶园绿油油,梯田翻金波,胜利花开千万朵,哎江三木罗……”一曲悠扬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回荡在最高人民法院。
“江”在佤语里是公平、公正的意思。佤族传说中,一位叫三木罗的英雄,什么事情都能公正解决,被称为“江三木罗”。
法官鲍卫忠生前爱唱这首歌。这位坚守法治信仰、常怀赤子之心的佤族法官将他的生命留在了佤山大地,成为了群众心中的“江三木罗”。
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面向全国法院系统组织召开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4位报告团成员深情讲述了鲍卫忠同志的感人事迹。24年来,这位法官坚守边疆民族地区司法一线,足迹踏遍佤山村村寨寨,用心用情为民办事解忧,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铮铮誓言。
“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焐热”,他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尖上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沧源县99%以上都是山区,有佤族、傣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鲍卫忠是土生土长的佤族人,他从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干起,一干就是24年。沧源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吕丹回忆起和鲍卫忠初次见面的情景:“他的工作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执行指标了如指掌,案件进展、民俗风情说得明明白白,踏实而又令人信任。”
“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这是鲍卫忠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6年3月,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全面打响。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变得更忙了,白天时间不够,晚上通宵加班。
他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年来的历史存案,逐一研究破解,仅仅3个月,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最终,化解了650件“钉子案”“骨头案”。
报告会上,一段鲍卫忠的纪录片令人潸然泪下。密密麻麻的便利贴贴在他办公室的文件柜上,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有的记着案号和案款金额,还有一些只有鲍卫忠自己才能看懂的标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关心一起案件的司法救助申请情况,在便利贴上重重地写下“急!”
“服务人民的每一件事,都是他便利贴里‘加急’的大事。”全国人大代表何少花应邀在现场聆听了鲍卫忠的事迹,她感慨,只有一个把对党忠诚刻在骨子里、把人民装进心里的人,才能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鲍卫忠用行动诠释了公正与公平,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执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24年司法生涯中,鲍卫忠踏遍佤山村村寨寨,办案里程达上万公里,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有多少个弯、从乡镇下到村寨要蹚过多少条河,村里谁家小孩留守、寨子里有几户老人,鲍卫忠心里都清清楚楚。”报告团成员、云南省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毕昱回忆起村里老支书对鲍卫忠的评价:“他就是这样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焐热的人。”
全国政协委员郭媛媛在现场聆听报告会后表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英模精神,就是应该拥有像鲍卫忠同志这样,投身司法实践、不忘初心使命、为人民实实在在解决司法困难的好法官。
听到鲍卫忠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尽心尽力使每一个案件做到案结事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张丽洁感慨,这才是执行工作中的“能动司法”。“不能为了结案而结案,要在办案中焐热群众的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让社会多一份稳定,生活添一份祥和。”张丽洁说。
“鲍卫忠同志的事迹感人肺腑。他是执行法官的杰出代表,生动诠释了强制执行的权威,善意文明执行的温度。”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干警李伟通过视频聆听了鲍卫忠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表示要学习宣传弘扬英模精神,不断克服能力不足危险、消极懈怠危险,牢记国之大者,忠诚履职尽责,恪守职业伦理,遵守铁规禁令,以人民法院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听了报告团成员动情的讲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邵夏虹心绪难平。“从鲍卫忠的先进事迹中,我发现原来公平正义可以如此鲜活、如此灵动,它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就在每个案件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刻,它就在每个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瞬间。”
同为基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鲍卫忠同志的事迹令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徐治军动容。“执行工作正如鲍卫忠法官所言,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没有居庙堂之高,唯有踏遍村村寨寨。”徐治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既要“敢为”,更要“善为”,在执行攻坚、为民办实事中展现担当。
“走着、听着、看着、写着”,他的办案“密码”紧紧贴着人民
执行法官常常跋山涉水、奔波在外,乡村山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办案现场。鲍卫忠在执行局一干就是9年,被群众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
执行案件办案有何诀窍?云南省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李昱在刚刚工作时经常请教鲍卫忠这个问题。
鲍卫忠笑着说了8个字:“走着、听着、看着、写着。”
李昱记得,鲍局长每次下乡办案回来,不管多晚多累,总要埋头在堆满卷宗的桌子上认真记录,把该打的电话打完,有诉即接、有信必复,让当事人第一时间知道案件进展和执行情况。
鲍卫忠会为了一个1900块钱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对于态度强硬、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他用“人心换人心”,反复耐心沟通,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对还不上欠款的山里养鸡人,他不仅自己掏钱买土鸡,还为被执行人“卖”土鸡,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叫卖”,被别人调侃成为“最跨界”的执行法官;面对生活窘迫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尽其所能地帮他们走出困境,在佤山的村村寨寨,在老百姓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人心就像一杆秤,你若真心为群众,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李昱知道,鲍局长的办案“密码”就藏在佤山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里,是靠他一步一步走来的、一字一句听来的、一点一滴积累的,这“密码”,打开的是通往群众所期盼的公平正义而又温暖人心的大门。
“他将心比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体现司法为民的情怀与大智慧,以身体力行的‘温度’化解执行‘难度’,令法治之花开遍佤族大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干警林愈表示,要把英模的力量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创先争优,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小我”的不懈奋斗,实现“大我”的使命担当,践行“无我”的初心誓言。
同为少数民族法官,同样在民族地区开展司法工作,鲍卫忠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人民法院马隘人民法庭庭长黄贵越:“鲍卫忠同志让我知道,用心、用情去对待群众,这是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
“我感受到他的心里有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头系着司法公正,一头系着百姓冷暖,他用真心真情将秉公办案与司法温情完美融合在一起。”河北省涞水县人民法院义安人民法庭庭长徐帅表示,鲍卫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一名党员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无疆大爱。
“鲍卫忠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司法实践。”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副庭长刘志健聆听了报告会后,深刻认识到从感情上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的重要性。“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办案,才能克服机械司法、简单司法的错误倾向,努力寻找个案公正和社会公正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
“他以自己的真心真情取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褒扬。”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法院新桥河人民法庭庭长曹绍华也曾从事执行工作,聆听了鲍卫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他表示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我们要沿着鲍卫忠同志的足迹,不断精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能力和水平,热心接待每一名当事人,认真办理每一个案件,真正做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他是家人一生的骄傲
2022年8月,鲍卫忠的小儿子查出了肝损伤。医生建议进行基因检查,需要父母双方抽血化验。
“孩子的爸爸来了吗?”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周红心上。
“孩子的爸爸……孩子的爸爸,再也来不了了……”周红喃喃低语。
2021年10月21日下午,鲍卫忠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10月23日,医治无效牺牲。
周红习惯叫丈夫鲍卫忠的佤名“尼茸”。她看着尼茸被推进抢救室,身上插满管子。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了她,恐惧和无助让她无法呼吸,只能听见仪器发出的冰冷、刺耳的声音。
周红想起,2021年的国庆节,她原本想带鲍卫忠去昆明检查身体,但整整连续7天的加班让他错失了这个可能发现病灶的机会。
尼茸最终没有醒来。
一起送孩子上大学、一起存钱旅游、退休后一起到山里养鸡、老了一起跳广场舞……这些都是周红和鲍卫忠曾经共同幻想过的平凡而微小的幸福。
“有时候我很恍惚,总感觉他的身影无处不在。”报告会上,妻子周红平静的讲述让不少干警湿了眼眶。
在周红眼中,鲍卫忠是孝顺的儿子、尽职的父亲和担当的丈夫。他会给瘫痪在床的父亲擦身体、洗脚、按摩,推父亲出去晒太阳;在家时会煮饭做菜,拖地洗衣,接送孩子上下学;出差时会给孩子买喜欢的玩具,下班后陪孩子玩耍打闹。每逢节假日,他还会把家在外地的同事接到家里,给他们做拿手的饭菜,让年轻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
在家里,鲍卫忠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面对当事人的询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劝说,来了电话一定接、看到信息一定回,当事人随时都可以找到他。
鲍卫忠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有一次,周红发现家里的钱少了一万多元,鲍卫忠解释,有一个被执行人确实有困难,申请执行人又急着用钱看病,他就自己掏钱先垫上。“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把别人的困难摆在前面,哪怕与对方素不相识。”周红说。
走出哀伤并不容易。鲍卫忠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周红一直握着他的手机,接听他的电话。来自当事人的敬意、感激和怀念,让周红逐渐生出勇气和力量:“我更加理解了尼茸工作的意义。”
周红正在搜集鲍卫忠的报道和照片,想把这些留给孩子们。“让他们以爸爸为榜样,永远赤诚勇敢、执着坚毅、正直善良。”周红说。
“他虽已远去,但他司法为民的初心和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将一直引领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法院人。”安徽省怀远县人民法院河溜人民法庭副庭长杨贵莲表示,鲍卫忠不仅是佤山人民心中的“好兄弟”,也是政法干警队伍中的一束光,照耀着法院干警前进的方向。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他把对祖国的赤诚镌刻在24年司法生涯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干警林法纲被鲍卫忠的故事深深触动,“榜样是航行的灯,是前进的光。我们将传承英模精神,用实际行动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
“鲍卫忠同志离开了,他是那个点灯的人,点亮的不止自己,还有那些看到光的人。”河南省延津县人民法院干警祝亚桢说,“他在我的心中点燃了一盏叫信念的灯,它永不熄灭。”(记者 乔文心)